51好名网 > 老黄历 > 传统节日 >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时间: 宋佳 传统节日

在众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春节被人们一直推崇着,有着它丰富的文化含义和愿意,那么人们在春节的时候都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原因),欢迎参阅。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春节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1、古代压惊驱邪

给压岁钱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2、期盼平安健康

春节发压岁钱是一种习俗,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就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还有就是,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身体健康,平安长寿。

压岁钱是什么意思

压岁钱是给长辈压岁的,希望长辈能够长寿。而给小孩子的叫压祟钱,希望小孩子平安长大。压岁钱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给多少钱,是可以给零钱的。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是希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后来,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强化了,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现金给小朋友,给他们新的一年当零花钱用。

历史上的压岁钱

汉代: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这种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佩带物品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明清: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民国: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起源

压岁钱往往又被称为压“祟”钱,其寓意是希望通过发放压岁钱能够压制鬼祟,保佑小孩子平平安安,而这一名称与压岁钱的来源密切相关。在民间传说中,有一种名为“祟”的小鬼,他时常选择在除夕夜晚上出没于千家万户,并特别喜欢对小孩子进行攻击,据说一旦被“祟”摸过头,小孩子便会头疼发烧并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诸事不顺,最终可能还会变成一个痴呆之人。为了抵御“祟”对家中小孩子的侵扰,所以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往往会在除夕夜让孩子寸步不离,晚上也会点燃蜡烛,彻夜不眠以防止祟的攻击,而这种行为便被称为“守祟”。

“祟”专对孩子下手有一年的除夕夜,“祟”又打算前往百姓家中作恶,而正巧一家夫妇刚刚晚来得子,对孩子十分疼爱,夫妇两人给了孩子八个铜钱逗他开心并亲自守护在孩子床边以抵御祟的袭击。长夜漫漫,夫妇二人与孩子很快便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梦乡,铜钱在孩子玩累后也随手放在了枕边,正当一家人熟睡时,祟便悄悄的走到孩子旁边打算对其施加伤害。令祟没有想到的是放在孩子枕边的铜钱突然发出光亮,共八道金光如利剑一般向祟分来,吓得祟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再靠近这孩子一步。

这件事情很快便传满了大街小巷,人们自此知道了如何抵御祟的侵扰。于是人们纷纷在除夕夜这一天晚上给孩子压岁钱,因“祟”与“岁”谐音,因此守祟逐渐演化为如今的守岁,而除夕夜给孩子的“压祟钱”也就演变成为了今日的压岁钱。

压岁钱要留一年吗

并没有这个说法,在我国并没有压岁钱要留一年的说法。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的孩子收到压岁钱的金额数目比较的大,所以建议孩子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不要随意的乱花钱。

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