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每年的寒食节都早于清明节前一两日,同时它也是民间重大的传统祭祀节日,所包含的传统习俗跟清明节习俗别无两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有关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欢迎参阅。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所谓的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之推的日子,相传,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因此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所以从晋朝开始,便有了寒食日这天,不能生火做饭的习俗,当天都要吃冷食,并且一开始是需要禁三天的火。
寒食节风俗是什么
插柳
插柳是寒食节的一种习俗,除了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之外,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荡秋千
按照民间的习俗,寒食节古时候的女子都会荡秋千游玩,据传这是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的游戏项目,而且仅仅是宫廷贵族们的男女游戏使用的。
蹴鞠
蹴鞠也就是踢球的意思,蹴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到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皇帝们都重视蹴球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
寒食节节日特色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
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 ”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由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 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 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以寒食寄哀思。 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 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是习俗不同。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两个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它们两者历史都很久,并且经过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古代一年中分春秋二祭,后来的春祭逐渐演变成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当然,清明节的习俗,不光是祭祖这一项,除了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外,还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清明节在逐步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在民间的传说中,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臣介子推,而特意设立的节日。
它的真正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这个节日,在最开始主要习俗就是禁烟火、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关于寒食节俗语
1、冷节传榆火,前村闹杏花。
2、扫墓犹循旧规,游园可觅芳丛。
3、悯介推而禁火,怅崔护之题门。
4、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5、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6、寒食芳辰花烂漫,中秋佳节月婵娟。
7、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息雨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