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小寒时节的风俗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小寒时节的风俗简介,欢迎参阅。
24节气小寒时节的风俗
1、腊祭
“小寒”是属于腊月的节气,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劭《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2、吃腊八粥
“腊八粥”,其实是用各种谷物加起来煮好的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小寒的由来
我们知道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当时的节气讲解里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当时的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的民谚知识
1,江南一带是“小寒大寒,冷成冰团”。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
2,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小寒不寒,清明泥潭”意思就是如果小寒那一天天气晴暖,则预兆春天时天气将会比较寒冷。
3,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小寒养生食物推荐
1、梨
小寒节气吃梨是最养生,梨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经。主治热嗽,止渴,治客热中风不语,止心烦、气喘。能够调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2、腊八粥
小寒节气吃腊八粥是一种习俗,同时也是一种养生方法。腊八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3、小寒养生喝鸡汤
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4、鲈鱼
为温养阳气、敛阴津于内,还可食鲈鱼。《本草纲目》记载:“味甘平,入肝脾肾经,有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肾,安胎补中。”。
5、胡萝卜
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胡萝卜包含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称作“平民人参”。在干燥的季节里,吃点胡萝卜,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6、牛肉
牛肉是一种御寒的食物,因此小寒节气多吃牛肉能够达到补锌又预防流感。
小寒的由来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低气温可低达—5℃以下,午后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